如果您有任何需求或疑问,欢迎您来电与我们取得联系!

邮件与传真

欢迎光临显微镜报价网

鲁白教你如何在顶级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https://www.optical17.com 来源:原创 日期:2011-1-12 14:20:41
  如何在顶级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 鲁 白

  (神经科学博士 中国葛兰素史克副总裁)

  (2002年9月25日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讲课录音记载)

  我是上医的校友,80年代中期在上医,然后出国多年,很惭愧到上医的机遇很少,跟大家没有太多的交换。

  今天我讲的题目不太轻易讲,第一是本人工作做得也不是非常好,第二是大家对我的期看也过火高了一点,似乎来加入我的报告,就可以在很好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如果有这种期看,我很负疚,做不到。在讲课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座的有多少人已经在英文杂志上发表过文章(课堂上答复发表过的人很少)? 看来相当少,这也难怪,很多学生刚刚进进课题,也许是来凑凑热烈, 看看鲁白是个什么样的怪物,没有关系,反正我是来献丑了 (笑) 。

  要写好的文章,Zui主要问题的不是英文,也不是写作的技能,而是要有好的科学。研究工作做得好这是Zui重要的。有一个过错的印象,以为只要我写得好,就可以发表在好的杂志上,这是不对的。要发表好的文章,是非常非常艰苦的一件事情,Zui重要的因素是必定要有一流的工作。所以今天我借这机遇,重要讲的不是怎样写,而要怎样才干够做好的研讨工作。首先,什么样的研究工作是一个好的工作,大家要有一个共鸣。负疚,今天我讲的很多内容都是引用英文的,由于网上都有,所以不用抄,不保密,可以下载。怎样的工作是一个好的工作实在很难用简略的语言来概括,这是一个长期积聚的工作。我以为,好的研究工作大概可以分为6~7 类:

  第一,Major advance in a classic field, 假如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学科如组织胚胎学(读医学院的人,都要学),它已经不能再有很大进展时, 忽然你有一个重大的突破,这样的工作,应当是相当不错的。比如说胆固醇,大家知道胆固醇一般被认为是坏东西,一个人的胆固醇要把持不能太高,因为它要造成血汗管系统的疾病。但如果你忽然发现胆固醇的另一个生理功能,那就很了不起。这个例子不是乱举的,在1999 至 2001年中,持续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三篇文章,认为胆固醇可以促进脑神经细胞突触的形成,这就给胆固醇在生理功效的认识带来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你去看他们的工作,实在太简单了,一般的实验室都可以做,为什么大家都想不到? 一个经典的古老的学科,到了不能再有什么发展的水平时,只有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 才干有突破。 忽然间胆固醇变成一个非常热点的领域,今天有人认为胆固醇对神经细胞生长突触的形成有作用,明天又有人认为胆固醇怎么样,一下子一个古老经典的学科,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二,New techniques and methods that can be widely used, 我们在做研讨工作中经常会发明新的方式和技术。一个技巧和方式要被非常普遍地应用,那就是一个很好的工作,甚至可以得诺贝尔奖。PCR 技术是获诺贝尔奖的,PCR 技术创造确当年,一下子就有几十篇文章,后来到处都用PCR,现在已经被非常广泛利用。不过这位发现 PCR 的人,Kary Mullis, 我感到不怎么样。 他从此就不干科学不干活,整天到海滩往冲浪玩。后来有人庆祝他得了诺贝尔奖,他说此奖早就该给他的了,那是题外话。事实上,利用这么普遍的技术,你几乎可以坐着等诺贝尔奖。还有Patch Clamp,膜片钳技术,有了这个技巧,在电生理方面完整改了个样,不仅是神经细胞,还用到心肌细胞等各种各样的细胞,都可以用Patch Clamp技术,来记载电信号变更。发现该技术的人也得了诺贝尔奖。我猜测有可能得诺贝尔奖的是人类基因研究中的主动测序技巧,运用非常广泛,而且很多工作可以提前好多年完成。这样的技术、办法,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有时候被非常普遍引用的技术性文章,还不必定是发表在Science、Nature杂志上,我们也不能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的尺度来权衡。比如Patch Clamp技术的文章就是发表在一个你可能都没有听说过的杂志上。

  第三,Discoveries with obvious practical implications,过去在NIH有一中国人发表了一篇文章,发现了AIDS virus 的受体。那不得了,艾滋病毒可以进入人类免疫体系的细胞里,找到了受体,显而易见就可以想措施禁止它进进人类的免疫体系细胞, 基本不用去想,运用的远景显而易见。又比如大家知道的老年痴呆症,找到老年痴呆症的基因,这样就有可以及早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否则无从进手。这样的工作,如果你去看一本Science或Nature杂志的目录,不需要看内容显而易见就知道这工作是重要的。

  第四,Conceptual breakthrough, 完全一个新的概念,过往人家不是这样以为的一个概念上的突破。这里我不太谦逊举一个例子,当时我们做神经养分因子引起很大的器重,神经营养因子一直是被认为起着增进神经细胞养分作用的如发育、分化。但从来没有想到神经养分因子可以拿来调控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是学习记忆基础的细胞基本,我们发现神经营养因子可以调控脑内突触的可塑性,终极它也允许以调控学习记忆。这是我们96年发现的,当时被认为这是一个完全的新概念,当然现在已经被证实,逐渐开端想要利用到临床上,而且在这范畴进展很快。这样一个概念方面突破,也是一个比拟好的工作。

  第五,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views, break dogma,dogma是教课书已经树立一个理论系统,你要能够打破它,证实是错的,就很了不起。 这与上面讲的是对应的,一个是能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另外是打破一个旧的观念,就是说我要提出反对看法,本来的概念有问题,对它提出挑衅,提出这样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工作。举一个例子,我在90年代做博士后时,受了蒲慕明先生(现任中科院神经科学研讨所外籍所长)很大的影响,他是我的老师, 我在做博士后时受了他很大的影响,今天讲内容很多都是来自于蒲先生的影响,显微镜支架。我就是从他身上学了非常多的怎样做好的科学工作,他是非常出色的科学家。举个例子,我去美国没多久,实验室来了一位俄国的博士后,他是学物理的。当时实验室的仪器大家都占满了在用,他没有仪器做试验。所以蒲先生就拿了一本教科书让他看看,说我们现在没有时光同你讨论课题。 他说我是来做实验的,来做重大发明的,你怎么让我看教科书,还是给我一个题目做试验吧。蒲先生说,你有什么标题,他说我问你呢,你是导师,你要告知我做什么标题。蒲先生说你没有题目,那你来干什么?那就这样吧,你看看教科书,看看哪里有错,自己想个题目。 然后蒲先生拿了一本《细胞生物学》给他,让他找错,三个星期后再谈。成果他天天在看,三个星期后蒲先生与他谈,问他看出什么来了没有,那位博士后说,我看是全对的。蒲先生说,教科书不必定是完整准确的,不要往信任威望,实在教科书上每一个概念,都是基于一到二个基础实验或一二篇文章。你要想不出来的话,那我来给你想。大家都知道神经细胞的轴突,会生长出来,一个中学生就可以想象的问题,你要神经细胞越长越长,一定要有新的东西加进去,大家知道细胞有细胞膜,神经细胞要长,确定要有细胞膜加进去,那细胞膜从那儿来的,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教科书上讲,在长的时候,细胞里面有囊泡,这囊泡上面有膜,当囊泡达到轴突Zui前真个处所,它一融合fuse,膜就加上去了。也就是说膜是在轴突Zui前面的处所加上去的,这是教科书上的定论。蒲先生说,这个定论在教科书上就凭了一篇文章,做了一个实验,说是看到膜是在轴突Zui前面,囊泡一fuse就加上去了。我们可以试一下这种观点是不是对的,然后浦先生就给了这位博士后一台给中学生看的,很差的小显微镜。这位博士后就把显微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拿了一碟造就的神经细胞器皿看。看了大概一两个月,看完以后他就开端写paper, 我说你有这么轻易吗?然后再过了三个月左右,拿了台好一点的显微镜,加了荧光打一打,做了一些非常简略的实验,真的就预备投稿了。我说你筹备投那里,他说Science,我说就这玩意儿也可以投Science吗?他说是蒲先生让我投的。再过几个月,他说我的paper接收了。这下我傻眼了,在这样的显微镜下看看写出来的文章居然会被Science接收? 请你给我讲讲,为什么这种工作可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他说这个实验非常简略,这是一个神经细胞,这里是细胞核,里面有囊泡,过去教科书上说囊泡在轴突Zui前端融会,轴突就变长了,越长越长。他说在细胞培育皿里面有灰尘样脏东西,有时候灰尘粘在轴突上,你可以找到一个轴突上这里粘一个,那里粘一个,要是膜的囊泡不是在Zui前端融会,而是在两个灰尘点之间融会,那么两个灰尘点间的间隔也可以增加,他每过五分钟去量一量两个灰尘间的间隔,发现两点之间的间隔慢慢地增大了。后来我想了想他为什么会发表在Science杂志,重要是打破了传统观念,不是说教科书上的不对,而是也有例外。

  第六,opening up new area,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也是从一个小事情做起,举一个例子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现,细胞凋亡这是个很大的领域,发现这现象的几位科学家在今后哪一年给他们诺贝尔奖是确定的。这样的一个领域,他们在发表第一、二篇文章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首创了一个新的范畴。本来认为细胞逝世亡是由于受伤等引起的被动进程,新的概念认为细胞的死亡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因为生物个体需要某些细胞去逝世亡,某些细胞故意要去死亡,这就是一个自动进程。这概念一提出,很多工作就在此基本上开展,首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在讲完什么样的工作是好的工作后,再讲讲什么样的工作是不好的工作。我平时做很多杂志的评审工作,很多文章拿来给我评审,看的文章很多,总结出来几点,什么样的工作是不好的工作。

  第一,Horizontal growth,叫做横向长,这类文章在国内很多。如果一个人,要横着长怎么也不会好看 (笑)。举例,你在大鼠上得到一个发现,那我在小鼠上也做一下,也有同样的发现,这就没有创新意义。这个例子有点过火,当然假如你是在老鼠身上做,而在人身上从来没有做过,我来做一下,那应当也是有意义的。

  第二,Filling gaps,有人发现了A,料想A会到B,有人发现了C,你就在中间证实一下A是通过B到C的。这样的发现,也不是说不可以发表文章,但这种文章不会在很杰出的杂志上发表,由于杂志的编委一看这种文章就认为是一种Filling gaps。举例,已知EGF可以激活JNK,JNK可以造成C-Jun的表达,假如你发表一篇文章去说EGF可以增进C-Jun的表达,那人家已经知道JNK可以增进C-Jun的表达,EGF可以激活JNK,当然如果人家没有做出来,这也是一种发现,但这种发现不是那么exciting,这类文章属于弥补空缺的文章。

  第三,Working out details,有人把大的框架已经搞出来了,你把细节再搞明白的文章,一般不会是特殊好的文章。我今天讲的不是坏文章,那我提也不提,只是讲这类文章还可以在二流或三流杂志上发表,这是与前面讲的好的工作有个反差。举例,发现一个NO(一氧化氮)是个很重要的信号分子,发现者也得了诺贝尔奖。NO能发生cGMP,然后你做了一篇文章,说是用多少时光,怎样的浓度,使NO发生cGMP,这类工作总是要有人去做,但这不会是一个Zui重要的贡献。

  第四,Support existing idea, “me too”,这类文章很多,有些人文献看得很多,而且手脚特殊快,等你的文章在Science、Nature上一发表,他马上跟上一篇“me too”,你会,他也会。举例,EGF受体吞噬时,须要dynamin, 已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有人马上发表PDGF受体也是须要dynamin,其实EGF-R与PDGF-R固然受体完全不一样,但都是个酪氨酸酶的受体,这两个受体,你猜猜就可以知道。这种工作可以发表,但不会发表在Zui好的杂志,除非它在PDGF研究范畴中有特别意义。

  第五,Follow up,有人在前面已经发表了,我在后面跟上。举例,CREB是一个很主要的转录因子,它可以联合到DNA的一个成分上,这个成分叫CRE,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发明,CREB可以联合到CRE,过二天他也发表一篇文章,一共须要几个base,第一从哪里开端,Zui后到哪里停止,这里面到底要几个碱基,A要多少个,要换掉的话binding就会不好。这种工作不是完整不主要,但属于Follow up。

  第六,Incomplete study, preliminary,这类文章Zui令人讨厌,国内这样的文章很多,欧洲也多,还有日本。做了二个图或四个图,有这么一点点的现象,故事还没有讲完,马上就送去发表。这类文章在二三流杂志也不会谢绝,总回是一个发现。这种把故事讲了一半,你把现象搞掉了,使得人家也不能去做一个完全的工作。我感到这种文章是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就象写小说一样,你写了第一节,让别人去写第二、第三节,人家不会愿意去做。我是很讨厌这类文章的,碰到这种文章,我做审稿时会让他持续去做,但不会拒尽,否则他会去投别的杂志。我会开个清单1,2,3,4,….,对他说,等你把这些工作全体做完,也会出一篇不错的文章。我经常用这种方法来看待这类文章。在日本,在中国,很多人在压力之下,都要在SCI几点几分杂志上发表文章,才可以拿博士学位。

  在座的各位都是研究生,通过这堂课,要逐渐地学会培育自己对科学的观赏才能。现在谈一谈怎样浏览科学文章。有谁能告知我,你们是怎样读文章的(课堂上,有的说,先读题目和摘要;有的说,先看资料和方式,再看结果;有的说,先看结果),我在读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一周上二堂分子生物学,二堂生化课。老师在每次讲课时都给我们开一个十几篇文章目录,这些文章并不是短文章,都是很长的文章,每堂课前,我们先把文章拷贝好,然后用荧光笔把重要的内容画好。给我们上课的教授,教我们一个办法,是哈佛大学Walter Gilbert发现的,Gilbert应创造DNA序列测试法,得过诺贝尔奖。他在给本科生讲课时说,你们是怎样读Paper的,会读Paper是你一辈子受用的事情,这Paper不能够先看序言、办法,然后结果,即化时光又给它牵着鼻子走,这是很恐怖的。写文章的人就是要牵着你的鼻子看他的文章,让你去相信他写的东西,但你先不要去信任他,拿到文章后,先看标题、摘要,然后就去看图1,由于结果都在图里,不要借助任何辅助的情形下,先给图1下一个你自己的结论,然后再看图2,也下个结论,等到你把几个图都看完以后,再下个结论,然后去看文章,成果会发现你的结论经常与作者的结论不一样,二个不一样的结论,那总有一个是错的,这时再去看文章,是你的错,还是他的错,也许你没有看明白那是你的错,也许是他的说明错,这样的话,你的收获是很大的,而且速度也很快,不会被他牵着鼻子走。我评审文章一般不看讨论,因为有误导现象,专门领着你去上他的骗局,所以看Paper,首先懂得他要探讨怎样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大框架,以及问题的重要性,假如是个吹毛求痴的小问题,who cares。然后用的实验方法是否能够答复这个问题,如一个分子在细胞里面是怎么动的,用光学显微镜是没法看的,这确定是胡说八道。一篇文章一定要有它的闪光的思想,如在一篇文章中有出人意料的新观点,而且新的观点是否有试验结果来支撑,假如实验结果没有支撑新的观点,那样的文章要被谢绝。但是很多这样的文章也照样发表,所以你自己不一定要信任作者的观点,自己要有自己的想法。

  下面我想说,盼望你们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每周浏览CNS,你们知道CNS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中枢神经体系(课堂上引起哄笑)。CNS是Cell、Nature、Science, CNS 每周出一期,要养成一个习惯阅读一下文章的目录。我经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发表在CNS杂志上,假如能保持一个学期下来,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益。我这个习惯是在读研究生时养成的,每周我与几位同窗一起网上阅读,这周Nature、Science上发表了哪些文章,当然很多东西你不懂,偶然有一个东西你懂,你就会问为什么它可以发表在Nature、Science上,久而久之,你就养成两个习惯,一个是批评精力,很多已经发表在Nature、Science上的文章,都有破绽,所以要学会批评。过去我念书的时候,老师讲要是能找出论文的过错,你就合格了。有一次生化测验,内容是对发表在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找毛病,Scientific American的文章往往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工作,一位非常着名的科学家写在这个杂志上的文章,我们的测验是对发表在这个杂志上的一篇综述找错,这篇文章写错了,叫大家找。成果大家傻了,这着名的大杂志怎么会有错,所以就是要有批评精力。另一种你要养成观赏别人做得好的工作,如到音乐厅去听音乐或到展览馆去观赏艺术品一样。实在做科学家是很有趣的,政府给你出钱,让你玩,你如同天天在听音乐,天天在看电影一样,那有什么不开心的。

  怎样的科学工作是好的科学工作,如果今天我前面所讲的内容你没有听进去的话,那现在讲的内容是Zui重要的,这是贯串于你每天的工作之中,你对人家要有这个要求,对自己更要有这样的请求。没有好的工作,再有写作的技能,也是没用的。怎样的工作算是好的工作?有三个基本要求,缺一不可。其一,必需被公众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你一说出来大家都点头这是重要的问题。其二,要有创新的概念,DNA的合成进程大家都知道是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在你的工作中体现出来。在蒲先生的实验室里你写实验设计,蒲先生经常会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你想到的问题,你的竞争对手有没有想到,如果他已经想到,那么就扔垃圾筒。第二,他没有想到,是你想到的问题,但能发表在Nature、Science杂志上吗?固然科学工作不是以发表Nature、Science为目标,但是你的工作达不到这样高的程度,那也要斟酌是否要去垃圾筒。所以我们有好多这样情况,文章投Science被拒尽,投Nature被拒绝,投Nature Neuroscience被拒绝,Zui后投Journal of Neuroscience也被谢绝了,碰到这样的情形蒲先生会说,你有二个选择,第一垃圾筒,第二你自己拿去,我的名字不要放上去。其三,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别人想不到的,但能否过得了关,要看结果是不是可靠,结果是否被人信得过。这个问题怎么做呢?过去我在国内学习的时候,有一个我们十分崇敬的人,就是张香桐先生,你去看他的文章,他要说明一个观点,会从三至五个不同的方面来证明。他有一篇文章,发现下丘脑有一些神经元是痛敏感神经元,为了证实这一点,他工作做得很隧道,针刺时放电会不会增添,不痛时放电会不会降落,针刺时,烧烧屁股会不会痛,从方方面面来加以证明。你说他的工作非常innovation或very, very important吧, 也不见得,但结果是非常可信的。我见过有的文章做了一种结果就投出去了,人家不会相信的,特殊是重要的文章。我在斯坦福大学有位熟人,我知道我的很多文章在他手里败下阵来。我问他,你是怎样审文章的,他告知我,他评审有一个根本原则,文章一得手第一反映是拒绝,然后再到文章中去找,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转变我的拒绝,我才斟酌去接收,所以你的实验结果一定要用多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反重复复来证实。这是对得起别人,也对得起你自己。不要过二天人家认为你的文章是错的,你会没面子的,所以结果一定要非常可靠。如果你们的文章能符合这三个请求,进不了Zui好的杂志,那你来找我(笑)。

  其实要做这三点对全世界搞科研工作的人来讲都是件不轻易的事情。在中国各种条件都比拟差的情形下,我的加上第四点,你做的工作要unique and unusual, 就是要奇特非凡。你的科研工作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你要能做出来的东西,人家做不来,而且是unusual的科研工作。举例,我在哥仑比亚大学时,生物系有20多位教授,每年要招20多学生,然后学生可以选教授,选来选去,很多是斟酌二个实验室。一个实验室,他做的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转录是怎么转录的,他把转录中的二十多个蛋白一个一个都克隆出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他的工作很过硬,没话可说,而且每篇文章都是很扎扎实实的,过硬的文章,发表层次很高。他的根本请求是,到他实验室去的学生要毕业的话,不管你做多少年,要有三篇第一作者的文章,每篇文章的尺度都订得很高,所以这三篇文章的量很重。他的实验室还有个基础情况,美国工作日每周五天,这与国内一样,他说他天天晚上11点钟回家,你如果每天要比他早回家的话,就不要到他实验室去。他的lab meeting是星期天早上8:00, 那正好是睡懒觉时候,一开就是半天。他的实验室是靠埋头苦干,拼命用功,每人进实验室时发一件棉袄,实验室有一个很大的冷库,在冷库里一呆就是半天,纯化蛋白。所以这个实验室练习很扎实,保证你有好的文章,如果想要早毕业没门,至少在实验室里要泡上6~7年,出来保证有好的前途,学生要是雄心勃勃的,会选择他的实验室。如果不想work very hard,你就不要去他的实验室。另一个是蒲慕明先生的实验室,这是截然不同的实验室,均匀每三个月换一个题目,有很好的idea, 做不出来就废弃,持续做到第6或7个题目,做顺了,几个月就结题,发个Nature文章。我后来细心研究了一下这些文章,特色不是靠逝世打死拼,是靠自己有力的新鲜的思想而取胜的,很多东西都是人家想不到的,一旦被你做出来一定是个创新性的工作。后来我与蒲先生谈了这个事情,我说为什么你要选这样题目,而不选辛辛劳苦地去做总会有结果的题目,他说做科学有二种人,一种叫纽约马拉松,纽约马拉松是全世界着名的,一年一次,你要赢这个马拉松竞赛,你要very good,要work very hard,拼命练习,肌肉很发达,还要起跑快,每个处所都不能失误。这种科学家叫纽约马拉松式的,本身条件好,又work very hard,而且起步快。第二种叫做纽约导游,导游在纽约或上海都有,一帮人后面随着,他拿着一面小旗子,他指向哪儿,一帮人就跟到那儿。他认为这方向走错了,再朝另一个方向走,大家随着他走,他不用跑得很快。这种叫做纽约导游,要做一个另路人,要首创新的,不用跑得很快。Zui后我引用一句杜甫的诗句:语不惊人誓不休。他每个句子都让人拍案叫尽,句句非常出色。他不是马马虎虎就写,也不是天才,但他每次想句子就想跟人家不一样。(未完待续)

  本文的链接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0531


本文地址:https://www.optical17.com/news/506.html
出自: 显微镜报价网 转载时请标明出处.

您也许对以下内容也感兴趣:

热门产品分类:

金相显微镜价格 生物显微镜价格 体视显微镜价格 工具显微镜价格 荧光显微镜价格 USB显微镜价格 读数显微镜价格 偏光显微镜价格 学生显微镜价格

产品目录 显微镜摄像头 金相显微镜 生物显微镜 工具显微镜 体视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偏光显微镜 读数显微镜 学生显微镜 测量显微镜
Copyright 2001-2011 www.optical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显微镜报价网 版权所有 xml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