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任何需求或疑问,欢迎您来电与我们取得联系!

邮件与传真

欢迎光临显微镜报价网

金 相 学 史 话

https://www.optical17.com 来源:原创 日期:2010-12-20 9:37:46
  金相 学 史 话

  郭可信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电子显微镜试验室, 北京2724 信箱, 100080)

  金相学史话(1):金相学的兴起

  【摘 要】 Widmanstabtten在19世纪初用硝酸水溶液腐刻铁陨石切片,观察到片状Fe-Ni奥氏体的规矩散布(魏氏组织),予告金相学即将出生。Sorby在1863年用反射式显微镜观察抛光腐刻的钢铁试样,不但看到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和铁素体的片状组织,还对钢的淬火和回火作了初步探讨,金相学已基础形成。到19~20世纪之交,Martens (马氏)和Osmond对金相学的发展和金相检验在厂矿中的推广做了重要贡献,同时Roberts?Austen (奥氏) 和Roogzeboom初步绘制出Fe-C平衡图,为金相学奠定了理论基本。到了二十世纪中叶,金相学已逐步发展成金属学、物理冶金和材料科学。

  【要害词】 金相学;历史;早期史

  金相学或更广义一点的金属学及金相热处置是冶金系与机械系大多数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讲述的内容是金属与合金的组织构造以及它们与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间的关系。随着现代技巧的发展,新资料层出不穷,金相学的范畴也已不限于金属与合金,逐渐渗透到无机非金属资料、矿物、有机高分子等,发展成为资料科学这门新学科。我国出版的金相学或金属学教课书却很少讨论这门学科的早期发展历史,二手显微镜价格,宽大金相热处置工作者成天与奥氏体、马氏体、魏氏组织等名词打交道,甚至还在应用索氏体、屈氏体等已过期的名词,而不明白它们的来历。本着温故知新的主旨,我们筹备编写一些金相学史话,陆续发表,先容金相学(广义的) 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有意义的史实,并借此说明一些观点。由于有些古老的文献在国内查阅不到,不得不从一些书刊专论中引用第二手的材料,再加上作者的知识又有局限性,过错之处必定不少,尚请读者指正。

  英文金相学Metallography 这一名词在1721年首次呈现于牛津《新英语字典》(New English Dictionary) 中,不过那时这个名词的含义是金属及其性能的学问,并未涉及组织结构。十九世纪中叶,转炉(1856) 及平炉(1864) 炼钢新方式相继问世,钢铁价钱显着降落,产量猛增。那时又正大事兴建铁路,铁轨用量很大,断裂事故也屡见不鲜。生产实际的须要增进了对钢铁的断口、低倍及内部显微组织结构的研讨。另一方面,晶体学在这个时代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如32个晶类(1830)及14个布喇菲点阵(1849)的树立,这为研究矿物与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本。到了十九世纪末,金相这一名词也就获得了新的意义,并与金属与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结下了不解之缘,金相显微镜也就成为研究金属内部组织构造的主要工具。后来金相研究的范畴逐步扩展,也就不再限于显微镜视察了。

  本文先容金相学兴起的一些主要事件,主要是对金相观察的启蒙、创建、推广等进程作一历史性的回想。限于篇幅,仅能重点突出地讨论一些问题,详见文末所引有关文献1~5。

  1、启蒙阶段

  在现代炼钢办法呈现之前,瑞典由于有高品位的铁矿石和丰盛而又价廉的森林资源,在十八世纪时是欧洲的主要产钢国度。另一方面,那时在瑞典涌现了一些有名的化学家,首先发明了镍、钴、锰、钼、钨等金属元素。显然,这些化学家的研究也包含钢与铁,如Bergman 首先用化学剖析办法证实碳含量不同是钢、锻铁和铸铁的主要差别。另一方面,Rinman在1774 年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铁与钢的腐刻”的论文,指出“不同类型的铁与钢的硬度、致密度、性能均匀与否等均有差别,腐刻为差别它们供给了一种简易的方法”。但是,这种用化学试剂腐刻金属显示其内部组织的方法尚未采取制片及抛光技术,仅限于观察钢铁产品的表面组织。

  图1 铁陨石腐刻后直接印制的魏氏组织(1820)

  Aloysvon Widmanstabtten (以下简称魏氏) 在1808年首先将铁陨石(铁镍合金) 切成试片,经抛光再用硝酸水溶液腐刻,得出图1的组织。铁陨石在高温时是奥氏体,经过迟缓冷却在奥氏体的{111}面上析出粗大的铁素体片,无须放大,肉眼可见。四种取向的铁素体在图1中都可以察看到,其中三种是针状,夹角为60°,另一种是片状,平行于纸面。那时照像技术仍未呈现,过往都是将视察成果刻画。魏氏在任奥地利皇家生产博物馆主任之前曾从事过印刷业。他应用印刷技巧,首先用腐刻剂将铁陨石中的铁素体腐化掉,使奥氏体凸出。抛光腐刻的铁陨石本身就是一块版面,涂上油墨,敷上纸张,轻施压力,将凸出的奥氏体印制下来,一如我国古老的拓碑技术一样。图片之清楚可与近代金相照片媲美。魏氏的复制技术在那时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凡的成绩。

  但是,魏氏实验的更为深远的意义还是在科学方面,这不仅是宏观或低倍观察的开始,也是显微组织中取向关系研讨的起始。尽管魏氏的重要试验成果当时并未发表(直到1820年才由其合作者发表),但已在集会上发布并广为传播,铁陨石的研究盛行一时。在这之后的几十年用各种化学试剂处置金属切片表面的实验就在各处风行起来,对宏观金相观察的发展有意义的几桩工作是:

  (1) 1817年J. F.Daniell 发现铋在硝酸中浸泡数日后表面涌现立方的小蚀坑,树立了用蚀坑法研究晶粒取向的技术。

  (2) 1860年W.Lubders 在低碳钢拉伸试样表面上观察到腐化水平与基体不同的条带, 并准确说明这不是偏析而是由于局部的不均匀切变引起的,后来就以他的姓称这种滑移带为吕德斯带。

  (3) 1867年H.T resca 用氯化汞腐化显示金属部件中的流线(图2),阐明金属在加工形变进程中内部金属的流动情形。上述试验奠定了宏观腐刻及低倍检验技术,在今天仍然是金属研究和生产检验中常使用的方式。

  图2 金属部件中的流线(T resca,1867)

  后来的研究指出,魏氏组织不但在钢中并且在很多其它合金中涌现。本世纪二十年代A. Sauveur及周志宏[6 ]研究过碳含量极低的铁在淬火后的魏氏组织;三十年代G. Kurdjumov 及G. Sachs 用X 射线进行了着名的马氏体相变取向关系的试验。在R.F. Mehl 学派(包含C.S. Barrett) 在Sauveur 和周志宏的工作启示下开展了一系列合金的魏氏组织的研究,此后取向关系的测定一直是相变研究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7 ]。

  魏氏不是冶金学家,但是他在1808年的有名实验为金相学的创立起了开路的作用,称他是金相学的启蒙人他是当之无愧的。

   2、创立阶段

  1863年英国的H.C.Sorby (以下简称索氏) 首次用显微镜观察经抛光并腐刻的钢铁试片,从而揭开了金相学的序幕。他在锻铁中观察到相似魏氏在铁陨石中观察到的组织,并称之为魏氏组织。后来他又进一步完美了金相抛光技巧,例如把钢样磨0.1025毫米的试片,并在摄影师的协助下拍摄了钢与铁的显微像,根本上搞清了其中的主要相,并对钢的淬火、回火等相变作了到现在看来还基础上是准确的说明。索氏是国际公认的金相学创立人,特殊是在英国和美国,都在1963年召开了金相学出生一百周年报告会[4,5],纪念索氏在1863年的发明(索氏在锻铁中观察到魏氏组织的论文发表于1864年,但是在他的1863年7月28日的日记中对此已做了记录)。他的姓氏还被用来命名钢中的一种淬火或回火组织??Sorbite,即索氏体, 但是这个名词现在已基础淘汰了。

  索氏在1826年诞生于英国钢城Sheffield 中的一个钢铁世家中,他的祖先开了两家刀具厂,他继续了其中之一。不过他生性热爱自然,很少过问他的产业,一直是一个从事地质与金属研究的自由研究工作者[8,9]。晚年还热情教导,任Sheffield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他毕生未婚,以探讨自然奥秘为乐,共发表论文230篇,其中地质方面约100篇,金属方面仅15篇(具体目录见文献[10 ])。由此可见他的重要兴致还是在地质方面。

  索氏年青时就对自然界的生物、矿物、地质产生了极大的兴致,他在21岁时发表的论文是“农作物中的硫磷含量”。后来他从一位生物学家那儿学会了应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标本及牙、骨等硬物的试片制备方式。这就导致了他后来用显微镜研究岩石从而树立了岩相学(1850年) ,当时他才24岁。这一新颖事物很快就受到普遍的器重,推重他是“显微岩相学之父”,先后选他当英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会、显微镜学会的主席。但是,也有一些思想守旧的人嘲笑他“用显微镜研究山脉”,坐井观天。但是这并拦阻不了科学向前发展的历史潮流。

  由于生涯在一个钢城的钢铁世家中,索氏不可避免地会经常接触一些钢铁问题,如用酸蚀缀饰刀具。到1863年索氏的岩相研究已经很有成绩,他开端了铁陨石的研究。为了弄清它的显微构造,他还研讨一块瑞典生产的锻铁的显微结构。为了视察不透明的钢铁试片,索氏采取反射式的垂直照明。惋惜当时这件事并未引起钢铁界的注意,直到二十几年后他被请求重新发表他的1863年的研究成果,才受到广泛器重。他在自传式的论文“科学研究五十年”中用讥笑的口气说:“在早年,假如铁路出了一次事故而我建议铁路公司取一段铁轨进行显微镜察看,恐怕他们会以为我是合适送进教养院往的人”。

  索氏在钢铁的显微镜观察中发明的重要相是:

  (1) 自由铁(1890年美国有名金相学家Howe命名为Ferrite,即铁素体) ;

  (2) 碳含量高的极硬化合物(1881年Apel用电化学分别办法断定为Fe3C,1890年Howe命名为Cementite,即渗碳体) ;

  (3) 由前两者组成的片层状珠状组织Pearly Constituent (Howe命名为Pearlite,即珠光体) ;

  (4) 石墨;

  (5) 搀杂物。

  他对珠光体的描写非常引人进胜, 我们把他在1886年的阐述中的一段译出如下:“珠状组织中的片层经常很薄,软的铁片层的厚度约为1/40000英寸,硬物为1/80000英寸,因此有间距约为1/60000英寸的棱脊和沟漕交替排列。这种特别组织的唯一能令人满足的说明可能就是在高温时铁与碳天生一种稳固的化合物,在低一些温度下不再稳固,分解为上述两种物资”。图3是索氏当年制备并察看过的钢样(现在仍有一些保存在Sheffield大学) 在1953年拍的显微像,放大倍率为500倍,与当年索氏应用的560倍相仿。这就是他当时看到的珠光体,何等清楚!


本文地址:https://www.optical17.com/news/252.html
出自: 显微镜报价网 转载时请标明出处.

您也许对以下内容也感兴趣:

热门产品分类:

金相显微镜价格 生物显微镜价格 体视显微镜价格 工具显微镜价格 荧光显微镜价格 USB显微镜价格 读数显微镜价格 偏光显微镜价格 学生显微镜价格

产品目录 显微镜摄像头 金相显微镜 生物显微镜 工具显微镜 体视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偏光显微镜 读数显微镜 学生显微镜 测量显微镜
Copyright 2001-2011 www.optical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显微镜报价网 版权所有 xml sitemap